广东明鉴文书司法鉴定所欢迎您!客服热线:4008710053

全国咨询热线

4008710053

古代是如何对指纹进行识别的呢?

发布时间:2020-07-13 11:12:13浏览次数:

现今指纹识别的现象普遍存在,不论是门锁、手机支付、上下班打卡等,都会使用到指纹;在签订合同时,也需要按手印。但在没有计算机的古代,指纹识别似乎并不存在,那么为何还要犯人按指印画押?

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而且古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,这也是诸多生动的神话传说出现的原因之一,古人对于万事万物也有很高的好奇心,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,而早在西周时,人们就已经发现了每个人的指纹并不相同。

不过人们最早研究指纹是为了看相,在3000多年前就已经盛行,留下了“一螺穷,二螺富,九螺十螺享清福”的说法。那时候人们将指纹分为“螺”和“箕”两类,“螺”即指纹呈漩涡状,“箕”则是呈流状。

研究多了,便自然看出了更多的东西,指纹的重复率非常小,约150亿分之一,堪称“人体身份证”,通常婴儿在4个月时,就形成了指纹,并且指纹终生不变。

据《周礼·地官·司市》“以质剂结信而止讼”汉·郑玄注:“质剂,谓两书一札而别之也,若今下手书。” “下手书”讲的就是按捺指印作为凭证的文书。到了秦朝,指纹逐渐运用到了破案里,据《封珍式-穴盗》记载:“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、手迹、膝、手各处。”

到了唐朝时期,指纹的鉴定技术逐渐成熟,从迄今为止出土的唐代文物来看,契书、文书、遗嘱等文件上基本都存在有指纹和掌纹。

一份唐初的借契上还写有“官有政法,人从私契。两和立契,画指为信。”其中“画指为信”并与指纹有关,借贷双方以及见证人都要在签订契约时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,以表契约成立,故而也称“画指券”。

而这一方面与纸的使用也有关系,西汉时期,人们开始研究怎么造纸,东汉时期桂阳郡人蔡伦将造纸术进行了推广,后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纸已广泛使用,在晋朝时,纸取代帛简成为了主要书写材料。

另一方面古代识字读书的还是占少部分,百姓不识字,考虑到一些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,于是画押就方便多了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德国学者罗伯特·海因德尔在其《指纹鉴定》中表示,世界上首位提出指纹识别的是中国唐代人贾公彦,贾公彦在唐朝时官至太常博士,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。

到了宋朝时期,指纹对于大家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,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的宋慈在《洗冤集录》中详细说明了如何使用指纹去进行破案,指纹运用于大量案件中,也是因为南宋的官府在追查案件真相时,将证据摆在首位。

除了宋慈,参知政事元绛也是指纹识别方面的行家,他所办过的一起案件中,有人对指印造过假,由于按下指纹的人已经去世,也无从别对,但是元绛却从年纪上着手,分析指纹存在的一些特征,最终发现是伪造的,还了受害方一个公道。

此外在《箕斗册》中,记录了每一个士兵详细的身份信息,且都按上了自己的指纹。南宋时期,普遍百姓的信息也都登记在册,按有自己的指纹,由相关的负责机构进行管理。

由此可见,从最初的看相,到系统的信息备录,指纹也有过一段漫长的历史,且经久不息,因为它是与生俱来的,而且很难造假,并且古人还考虑到部分狡猾之人割掉自己的手指,逃避做指纹鉴定,因此还出现了手掌画押、脚掌画押的情况。

虽说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,但事出有因,一物降一物,总有办法去解决,也让后世感叹先人的智慧,并且我们也从古人的办事方法上汲取到了不少经验。

现今指纹识别技术与科技产品一样,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,但有关专家也发出了善意的提醒,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的教授就提醒网友们,拍照时摆V字手势,自己的指纹很可能被盗取。

计算机发展至今,其历史并不是很长,仅有短短百多年,但是现如今它在人们的生活里占了很大一部分,同时其隐私安全方面也是人们一直在注意的,因为互联网发展迅速,人们也喜欢在社交平台公布自己的一些信息,结果却被居心不良的人所利用。

不过人们也不可能放弃互联网,以及指纹识别技术的应用,但人们也逐渐在追求便捷、安全的生活方式,相信这些隐患也会迎刃而解。


4008710053